鹄鸣唱法声乐歌曲网(二)
 | 网站首页 | 往事如霞(文学作品) | 陈鸿鹄简介 | 学术论文 | 鹄鸣唱法简介 | 奖状证书橱窗 | 陈鸿鹄的原创歌曲 | 歌曲欣赏 | 陈鸿鹄原创音乐目录2 | 陈鸿鹄原创音乐作品目录4 | 《鹄鸣唱法声乐速成自学与研究》课件 | 文学作品 | 陈鸿鹄原创音乐作品目录3 | 弘扬中医,普及中医学讲义 | 陈鸿鹄原创音乐作品目录 | 后台管理 | 
用户名:
密码:

     陈鸿鹄的个人专辑《中医学传心录》已于2023年7月由科学文化出版社出版发行。

 

你的声乐研究站

声乐速成自学教程(免费的)网址在:

 http://www.sygqw.com/gs.asp?nowmenuid=500812    制作伴奏、编曲:钢琴和提琴合奏的四声部(无鼓声的)伴奏曲(MP3格式)收费300元(样本伴奏曲《纤月》、《等春暖花开》、《神女峰》、《跟着党走》,试听地址:

http://5sing.kugou.com/401502/bz/1.html   

http://5sing.kugou.com/401502/bz/3.html  );制作管弦乐合奏的六声部(可配鼓点,需客户提供鼓点的节奏类型来参考。前奏和过门有八个声部)伴奏曲(MP3格式)收费600元(样本伴奏曲《老拱山傈家寨迎宾曲》和本网站封面的背景乐曲。需要通过电子邮箱提供要制作的歌曲或歌曲照片、调号(要注明哪一组音)、速度(注明每分钟多少拍)。制作好的伴奏曲通过微信试听后,再通过电子邮箱发给客户。联系电话:13071651481;联系人:陈鸿鹄;电子邮箱:swan_airspace@163.com     

  

联系电话:13071651481;

联系人:陈鸿鹄    QQ:726648052     

制作QQ:748674128         

  

E-mail: swan_airspace@163.com,      

网址:www.sygqw.com  

    

 


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
swan_airspace
中国网络之门
百度搜索
雅虎
21cn.com
Google
商情168搜索引擎
网人
w926搜索引擎
时创中国搜索引擎
更多链接...
  您当前位置 -> 弘扬中医,普及中医学讲义  

弘扬中医,普及中医学讲义(一)


 
发布时间:2022年7月15日11时33分

弘扬中医,普及中医学讲义

陈鸿鹄

 

写作提纲

序言

一、 中医治病的原则

二、 中医治病的方法

三、 古代医学家的中草药用药原则

四、 中药配方、处方原则

五、 中医的阴阳学说

六、 中医的五行学说

七、 中医脉诊    1、中医脉诊的术语解释;2、中医脉诊的方法及各部位所对应的脏腑;3、中医脉诊能破“眼见不为实”的假症状。

八、 中医的辩证施治    1、表里学说与卫气营血学说;2、十二经络学说及引经药;3、五色五味归经;4、要注意同类症状中西医的表述不同因而病名不同;5、中医的望闻问切。

九、 中医方药学简介

十、 简述部分中医肝病的治疗(包括眩晕、肝癌及其他癌症

十一、 中医治胃痛的特效方

十二、 肺炎类疫情的中草药治法

十三、 常处阴寒之地及阴气重之地突发病的治疗原则

十四、 糖尿病的草药治法

十五、 口腔溃疡的中医治法

十六、 对付肚痛的快速有效的止痛方法

十七、 古代中医的急救办法适用于远离医疗机构的偏远地区及山地区域,不可不懂

十八、 烫火伤的特效药

十九、 中医药物驳骨之方法

        结束语

 

 

内容提要

本文从清朝道光年间的上海著名中医刘一仁的《医学传心录》的十六首医学歌曲入手,简明地解释了初学中医学者遇到的知识难题及要点,为他们的进一步学习中医学指明了方向,同时介绍了一些自己的及民间的、古代的中医经验方法,对中医生和西医生都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主题词语:弘扬中医、普及中医学、术语解释、经验方剂、经验方法

 

 

 

 

 

弘扬中医,普及中医学讲义

陈鸿鹄

 

 

序言

广大的爱好中医学者,大家好!为了方便中医学者记忆中医学的精华内容,我将清朝道光年间上海著名中医刘一仁的《医学传心录》(钱乐天、郭中元、孙桐轩整理的版本)的内容全部谱成十六首歌曲,全部录唱上传到中国原创音乐基地“陈鸿鹄的音乐空间”里,大家可上网搜索进入“陈鸿鹄的音乐空间”,免费下载这十六首歌曲到MP3里反复播放、学唱、记熟,这十六首歌曲里的内容是学中医的捷径,全部记熟了,学中医就事半功倍了。大家都知道,学中医比学西医艰难很多,因而许多年轻人知难而退改学西医,而现在有许多中医学者对中医是一知半解——不求甚解,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而为了配合讲解这十六首《医学传心录》的歌曲里的知识难点,我有必要写一份《弘扬中医,普及中医学讲义》,向初学中医学员、普通读者、西医学者介绍中草医的精华内容,这些精华内容,不是你们能从中医学教材里看到的,如果你们不善于到民间博采百家草医之长,你们根本不可能知道中草医的医学宝库里有那么多精华内容,你们都无从知晓!首先,你们不明确乐观的健康人体内有超强的免疫力——自愈力,也即是中医理论所说的人体阴阳平衡,只有保持人体的阴阳平衡,人体就俱备自愈能力;一旦因环境因素(风、寒、暑、湿、燥、火)、饮食因素(过寒性的、滞湿的、过热性的、燥干上火的食物等)、七情六欲(喜、怒、忧、思、悲、恐、惊、劳倦、房室所伤等)打破了人体的阴阳平衡,人体就得病!那么,中医治病就要先诊断出哪个脏腑、哪个经络阴阳不平衡了,就用药物使其恢复阴阳平衡,于是人体的自愈能力就能发挥作用,使人体恢复健康!由此得出一个结论:中医治每一个病症的方法不是唯一的,它可以多种多样,只有中医治病的宗旨是唯一的——促使人体恢复阴阳平衡!如果你作为中医学者不俱备这样的思维,我敢大胆地说:你是庸医!见病治病而不懂得治未病的,都是时医——普通的中医生;治病尚可治未病的才是上医!如果你通过学中医懂得保健养生治未病,那么你也算是上医了!我写《弘扬中医,普及中医学讲义》的目的,就是希望社会上有更多的上医!你们愿意成为这其中的一员吗?——保健养生,还能救治病人的中医学者!

一、中医治病的原则

中医治病的原则:就是调整、中和人体的寒、热性体质及补泄人体的虚实体质,使之阴阳平衡,恢复健康!那么,正常、健康之人的体质就是不寒不热、不虚不实,保持这样的体质,再保持乐观的人生态度,百病都能自愈!中医的阴阳分别指的是什么?中医里的阴,指的是寒性体质或某个脏腑、某个经络出现寒性,有时中医里的阴还指代人体里的血液、津液、内分泌等,古代中医与气功有关联的,因而才有十二经络学说,所以学中医者不可拘泥于一见,要有灵活变通的头脑,才能将深奥的中医理论学到透彻!中医里的阳,指的是热性体质或某个脏腑、某个经络出现热性,有时中医里的阳,还指代人体里看不见的、驱动血液循环的气,指代按时辰在十二经络里循环的气血——没有阳气驱动,这个运行于经络里的阴血就不流通,因而作痛生病及死亡,所以实战点穴术就源于此中医理论。道教佛教的练功打坐,修炼纯阳之体,就是为了增强这股能在十二经络里流通的阴阳结合之气血,它能使病症自愈,能抵御道教佛教里所指的阴邪之气!当然,平常之人没有这股能运行大周天的、强盛的、阴阳结合之气血,得病了就得靠吃药来维护人体的阴阳平衡,使之恢复健康!因而中医治病不能拘泥于某种药治某种病,只要有了引经药,许多药性相同的药,都能拿来治此病,这就是中医治病的方法多种多样的原理!如果学中医者没有这种思维,你很难将中医学发扬光大!

二、中医治病的方法

古代中医学家配制了适应各种症状的中药方剂,使后学的中医学者,依症状拿来随即开处方治病,快捷、简单、有实效!那么,这些中药方剂配方的原则是什么呢?当然,会有人说:“我不管你什么配方原则,我只要用几味药性归经适合病症的药,就能治好病了。”朋友,我告诉你:“对付小病、急病,你这种办法可行,但对付重症、大病、久病,你这种办法不能标本兼治,没能治未病,你治好的是当前的症状,下一步即将引发另一症状——在西医认为这是药物的副作用引起的,而在中医,这个症状是可以预测的,因此配制方剂时要有治未病的药物来配伍,这样才能标本兼治,彻底治愈病人,使病人身体恢复健康状态!”我先举一病例,可印证中药配制方剂的原则的重要性!1979年9月上旬,我妈的一位男同事——岭下初中的青年民办教师董某,得了重感冒无法上课,请假一个星期,在家里自己开药吃,治好了感冒,但因咳嗽得很厉害,无法讲课,又要请假两个星期在家里治咳嗽。等他自己治好了咳嗽,感到肝部出现问题了,继续请假到平定医院治肝病;治好了肝病,感到胃痛了,当即去化州人民医院治胃病;治好了胃病,感到出现肾病了,就到地级城市湛江的大医院治肾病,肾病未治好,适逢过年,就出院回家过年,在元宵节的凌晨董某死了。董某从发病至死亡,前后才四个多月,这是因重感冒治疗不当,引发各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的。董某后来出现的病症,根据中医的五行配五脏,五行相克的路径,可以预测到下一个脏腑会出现病变,因而用药治病时,要有补益下一个脏腑的药,这样才能杜绝下一个脏腑的病变的出现,这就是中药方剂没有副作用的原理!如果中医学者知其一不知其二,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你自创的中药新配方,不遵守中药方剂配方的原则,就不能全面有效地治好疾病!中药方剂配方的原则:方剂里必须俱备“君、臣、佐、使”四个方面适应此病症的药物!此处的“君”药,指的是药性归经适合此病症的那几种药物;“臣”药指的是药性适合但归经不适合此病症的那些药物;“佐”药指的是此病症所属的脏腑或经络对应的五行中的某一行所克的那一行对应的脏腑或经络应用的补益药(一味药即可,不需多);“使”药指的是此病症所属脏腑或经络归属于哪一经的引经药。只要药性适合该病症的而归经不适合该病症的药,有了“使”药,也能拿来治病,所以中医治病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果“君、臣”之药的某一味药的药性效力过于猛烈或味道太苦、太辣、太咸、太酸,都要使用甘草缓和其药力,避免用药太过造成人体的另一种阴阳不平衡,这是初学中医的学者不可不知的!那些饮食致癌的人,就是长期、过多的食用与此癌症归经相同的寒性食物,造成人体阴阳不平衡、又加上精神上受到某种压力的长期压抑,自身不懂得如何去化解这些压力,久而久之,自身免疫力下降,心情不愉快,心脏不产生能杀死癌细胞的肽,因而癌细胞借助血液的营养,迅速繁殖,壮大队伍;当然,如果你不偏食,五色、五味的食物你都能轮换来吃或调配来吃,又懂得怎样化解自己的各种各样的心理压力,保持乐观的心态,常能愉悦自乐,你是不会得癌症的,癌症之人懂得使用上述方法,他的癌症也能自愈的,这就是“五色汤”能治愈癌症的原理!

附:  “五色汤”配方及使用方法:牛蒡4两、红萝卜3两(南方湿热气候的地方,应改为2两)、白萝卜4两、大白萝卜青叶4两、较大的香菇一个,上述物品切碎,放入陶瓷锅内加水4碗,文火熬4个小时,熬至剩下两碗水,将汤当茶喝。日常常饮五色汤,可强身健体,驱除疾病,治愈癌症!

三、古代医学家的中草药用药原则

古代医学家的医馆旁边,必定有个百草药园,只有那些人工栽培不成的药物、依照季节定期出现的药物、木质药物、带有毒性的药物,才采集归来晒干备用。用药治病时,草质肉质的药物,要采用新鲜的药物来捣烂榨汁喝;配方中有木质等类型的晒干的药物来配伍时,才鲜、干药物搭配煎汤喝;那些搬到大城市的医馆,再也没有百草药园或新鲜的中草药不够用的,才使用晒干的、炮制好的中药材来治病。古代医学家只要有新鲜的草药,都不用晒干的中草药治病,因为用新鲜的草药榨汁治病的效果,是使用晒干的中草药煎汤服用的效果的四倍;用新鲜的中草药煎汤服用的效果,是晒干的中草药煎汤服用的效果之二倍。上述这两点,日本的中医学者经过大量实践检测证实过,他们认为是太阳的能量起到治病的作用,因为病症相同的病人,经常晒太阳的比不晒太阳的更容易治愈疾病!他们认为鲜草药承载着太阳的能量,这些带有太阳能量的药汁更容易治好疾病!他们发现同种草药,生长在阳光充足的地方的比阳光不足的地方的效果更好!他们曾经试验:如果用制西药的方法提取该草药的有效成分,药效仅有原鲜草药汁的百分之五。于是,他们开始重视利用太阳的能量来治病!诚然,太阳光的能量有杀菌消毒的作用;适当地多晒太阳,有补钙、强身健骨的作用,能增强人体体质,因而治病见效快!

我们也可换一种全新的思维——西医的思维来思考这部分的内容。在细菌的世界里,有使人致病的病菌,有对人体有益处的益生菌,当然也就有能抑制病菌繁殖的细菌——药物酵素。那些鲜草药榨出的药汁,就含有该草药的植物酵素。这些适合病症的鲜草药物的药汁——大量的药物酵素,进入人体内能抢占病菌的生存空间,迫使病菌失去营养基而无法繁殖,于是病菌逐渐消亡了,我们这些可爱的、能治疗疾病的细菌——药物酵素,最终也是因为在人体内得不到足够多的培养基而消亡,随粪便排出体外!基于这种思维,2019年10月4日在奥林匹克公园的大道上,我向钟南山院士推荐了“肺炎1号”、“肺炎2号”的配方,它们可对抗肺炎疫情!医生们对这么简单的草药难以信服,当然,如果用它们煎汤来喝,不会有太多效果的,我坚信的是配方的用药方法——这些药物酵素能抑制疫情病毒的病菌的繁殖,于是我毫不怀疑地推荐给钟南山院士用来对抗肺炎疫情!

四、中药配方、处方原则

中药方剂的配方原则是:配伍里必须俱备“君、臣、佐、使”四个方面的药。“君”药是经过脉诊确定病症属于哪一个脏腑后,能够标本兼治的药,可参考《医学传心录》内容的歌曲《用药传心赋》、《治病主药诀》里的对症用药;“臣”药是对应于病症的寒热虚实,能够治“本”的药,也可参考套用《医学传心录》内容的五首汤头加减歌之其中一首的歌曲内容来直接处方用药,有时也可能是复方用药;“使”药是经过脉诊确定病症是属于哪一个脏腑后,该脏腑的引经药,参考《医学传心录》内容的歌曲《引经药》,没有引经药的处方用药,效果甚微,甚至一点效果也没有。举个例子,我青少年时代经常口腔溃疡,西医用药是使用冰硼散,也可用解热止痛散(阿酚伽散),涂在溃疡处一阵极痛后,再涂两三次,三日可痊愈,不久又从另一个位置出现口腔溃疡,这是治标不治本的医疗方法;只有一个姓董的民间医生,他才能治好我的口腔溃疡,他开的处方里有黄连,他说这剂药很苦,我服用时感觉入口甘凉,苦味不大;两年后我又出现严重的口腔溃疡,适逢农忙,姓董的民间医生没来药店坐诊,我找医院的蔡医生治病,他说我属于心火盛,他开的处方与董医生的相似,唯独没有黄连,服用此汤药时觉得很苦,并且病症没有好转。我那时尚没有学过中医,但已明确黄连对治疗口腔溃疡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想起药店有四丸装的“清心牛黄丸”,我既然心火盛,何不买来一试?我赶紧说服药店售货员,买了一盒“清心牛黄丸”,吃了一丸,半小时后,口腔溃疡处不痛不红肿了,次日再服一丸,到傍晚时口腔溃疡处居然愈合了,这么神奇,我赶紧去药店把另一盒清心牛黄丸买回来日后应急备用,有了它,我就有备无患了。十几年后,药店里没有清心牛黄丸,我用“牛黄解毒丸”也能治愈口腔溃疡。在这里,中医学者需要明确的是,黄连是治心经一系列疾病的引经药,少了它,药效就到达不了一系列心经疾病的位置。同时,我提醒中医学者明确的是:凡是热症用药,有了该病症的引经药后,无论此剂药有多苦,病患者服用时都感觉入口甘凉,苦味不大,能够一口气吞服此药,服后口感良好,神情愉悦,但病愈后再服此药,其会觉得此药极苦难吞咽。同理,如果此剂药没有该热性病症的引经药,或处方与此热性病症不适应,患病者服用时感到极苦难咽,愁眉苦脸,医者此时要明白,你的处方用药不适合此病患者,不能再让其服用了。如果方剂中的“君”药的归经是唯一归于病症所属的脏腑经络的,就不需要另加引经药了。“佐”药是“使”药所入的脏腑或经络对应的五行所克制的五行对应的脏腑的补益药。简单地说,如果“使”药是入心经的,心属火,火克金,金为肺,此方剂的“佐”药应是平性的补肺药,“佐”药有一味药即可,不需多;如果“使”药是入肺经的,肺属金,金克木,木为肝,此方剂的“佐”药应是平性的补肝药;如果“使”药是入肝经的,肝属木,木克土,土为脾,此方剂的“佐”药是健脾药或健脾开胃的药;如果“使”药是入脾经的,脾属土,土克水,水为肾,此方剂的“佐”药是平性的补肾药;如果“使”药是入肾经的,肾属水,水克火,火为心,此方剂的“佐”药是平性的补心药。初学中医的学者们,为何有些民间中草医生的药方简单且速效,而有些医生罗列了许多“君”药、“臣”药,却不见什么功效?最主要一点是此剂药没有“使”药,或者是开此处方的医生不会把脉,不知此病属于哪一脏腑经络患病!有时病患者觉得此剂药有效,但副作用很大,不敢连续服药而停药,大多数原因是此剂药没有“佐”药,药力已损害了那个被克制的脏腑了。按照中医五味入五脏的学说,具有这些味道的平性药物或者蔬菜水果,都能对相应的脏腑起补益的作用。辛辣入肺与大肠,酸入肝胆,甘甜入脾胃,咸入肾与膀胱,苦入心与小肠。平时吃这些味道的食物及药物,都能对该味道所入脏腑起补益作用,所以平时饮食不能偏食,要轮换吃这五种味道的蔬菜、水果,这样身体才能阴阳平衡、神清气爽、身体健康!中医的配方、处方原则及五行学说,也可适用于西医治疗重症、大病及久病,只要西医生善于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疾病,灵活自如地配制药方,不但病患者痊愈得快,而且没有副作用或后遗症。这就是中医与西医治病最大的差别!

五、中医的阴阳学说

中医治病就是要恢复人体的阴阳平衡,换句话说,就是使人体体质表现出来的特征不寒不热、不虚不实,这样人体就能增强免疫力,人体自愈力的潜能就启动了。初学中医者,对中医的阴阳学说感到很迷茫,在第一节的“中医治病的原则”里我已经说得很清楚,在此我要补充说的是:中医的阴阳和道教、佛教的阴阳是一脉相承的!当道士们修炼的功力、法术不足以抵御阴邪之气时,就要服用中医的壮阳药来驱赶阴邪之气,一般都是服用“桂附地黄丸”;烟熏的就是用芳香行气的、疏肝解郁的、壮阳的中草药。佛教之人静心打坐、修炼气功,修炼纯阳之体(不是半路出家的),运行元阳精气归于下丹田炼金丹,有时他们因为外界因素、环境因素而火盛气躁,不能静下心来打坐修炼时,还得吃些滋阴潜阳的药物来辅助练功。修炼瑜伽功的,昆达里尼的那两道纠缠在一起绕着脊椎旋转上升的气脉,也是有阴阳之分的。这么一来,你们对中医的阴阳容易理解了吧。也就是说:热性的中草药都有壮阳的作用;寒性的中草药都有滋阴的作用;平性的中草药,根据它们的味道及归属的脏腑或者经络用药,方可做处方主治的那个疾病归属的脏腑或经络的五行所克制的那个五行所属脏腑的“佐”药。句子那么长,难记难理解,只要记住它们相克的关系,就易记易理解了。火(心)克金(肺),金(肺)克木(肝),木(肝)克土(脾),土(脾)克水(肾),水(肾)克火(心)。这么一来,就容易找到病症所克的那个脏腑的平性中草药做“佐”药了吧。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要用平性药做‘佐’药?”答曰:“那就是避免造成另一个脏腑的阴阳不平衡!”脉诊的重要性就在于此,一旦发现哪个脏腑阴阳不平衡,就用药物调理、促使该脏腑阴阳平衡,就达到治病的目的了,不要以为你读熟《药性赋》就能治病,如果你不懂中医的阴阳学说、五行学说,你是治不好重症、大病、久病的!

阴阳消长是相对的,阳盛则阴衰,阴盛则阳衰。治病之法,在使阴阳得其平衡。“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阳气有余,为身热无汗;阴气有余,为多汗身寒。”(《脉要精微论》)  “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伤寒论》)  如诊得脉象洪大,舌红苔燥,兼见口渴、壮热等证,便是阳盛阴衰,治当抑阳滋阴;如诊得脉象沉迟,舌白苔润,兼见腹痛、下利等证,便是阴盛阳衰,治当温阳摄阴。但有些病,只是阴虚而阳不盛,或只是阳盛而阴不虚,只要治其阴虚的一面或阳盛的一面,阴阳亦可得其平衡。真阴不足与真阳不足,是指肾阴不足与肾阳不足。治法分别是大补真阴与大补真元,注意不可伐阳伤阴,因为肾为先天之本,伤害了肾就百病难治了!

亡阴与亡阳是疾病的危险证候,辨证一差,或救治稍迟,死亡立见。此一项内容,不在我与初学中医者讨论之列,有待你们进一步学习中医理论,深究中医原理,我在此仅是扶持你们走进中医学的大门——是你们的指路人,并非你们的中医学导师!

六、中医的五行学说

中医的五行配五脏是:金为肺,木为肝,土为脾,水为肾,火为心。五行相生的顺序是: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五行相克的顺序是: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按照它们相生相克的规律,也可以这样记忆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母生子而克孙——生我的,克我生的。记熟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就不会用错“佐”药了。中医治虚症与实症时,用药要依据五行相生的原理去补益或泄邪气,在此我提醒初学中医者,不可轻视中医的五行学说,否则你在下药治虚症或实症时,就有可能伤害到另一个脏腑了,深层次的中医理论,有待你们去研读《中医辨证施治》,我不包办到底,仅是为你们指路!

七、中医脉诊

1、中医脉诊的术语解释

用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尖并拢按压手腕后的桡骨的内侧位置,中指在桡骨茎突的内侧上,这个位置称为“关”,在左手为左关,在右手为右关;关的近手掌的这一旁边的脉位叫做“寸”,左手的是左寸,右手的是右寸;关的近手臂这一旁边的脉位称作“尺”,左手的是左尺,右手的是右尺。左寸为人迎,右寸为气口。(《脉经》)  诊小孩、婴儿之脉时,只能用食指横按寸关尺,不能排三指按压诊脉了。诊脉者调匀呼吸气息,一呼一吸的时间,脉搏跳动四至五下为正常,多于此数为“数脉”,少于此数为“迟脉”。轻按才感觉到脉搏跳动,重按则无,此为“浮脉”。重按方有脉搏跳动,轻按则无,此为“沉脉”。

2、中医脉诊的方法及各部位所对应的脏腑

中医脉诊,每个手的寸关尺,至少要按压3分钟,重要的是落实有否脉象中途偷停现象,这是病危患者的脉象,师祖刘一仁叫你没有把握就不要救治这类动止频频脉象的病人了,他也无能为力了。初学中医者平时多按健康人的寸关尺,体验正常脉象,就容易鉴别病脉了。首先了解各部位所对应的脏腑:左寸是心脉(包括心包络,小肠是其腑),左关是肝脉(胆是其腑),左尺是肾脉(膀胱为其腑),右寸是肺脉(大肠为其腑),右关是脾脉(胃是其腑),右尺是命门(中焦、下焦为其腑——这一点是我说的,你们可通过实证事例来反驳我,真理是越辩越明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我在此先给它们做拉郎配,心里不服者,我鼓励你们去实践证明,检验真伪!)诊脉时先稍用力按压寸关尺,感受是否有病脉,再轻按感受是否有病脉,接着重按感受是否有病脉,然后对照《医学传心录》脉诊内容的那四首歌曲,找出哪一脏腑患病。师祖刘一仁的这四首脉诊的歌诀,远比《中医诊断学》里的二十八脉易记实用,所以我谱曲推荐你们唱熟、记熟,运用起来就能得心应手了。我在这里只起到指路明灯的作用,我也没摸过病脉,说不出更多的如脉象的“胃、神、根”之类的深层次内容来。

3、中医脉诊能破“眼见不为实”的假症状

疾病除了有单纯的寒证或热证之外,还有寒热错杂证。例如表寒里热、表热里寒之类,就是寒与热的证候同时出现的。此外,还有上寒下热、上热下寒,或经络脏腑之间各有寒热错杂的证候。当疾病发展到寒极或热极的时候,有时会出现一些假象,这些假象常见于病人生死存亡的严重关头,如不细察,往往容易误诊,不可不特别加以注意。真寒假热症与真热假寒症必定脉象与证候不相应,治当以脉诊为准,还可用《景岳全书》的试寒热法:“假寒误服热药,假热误服寒药等证,但以冷水少试之,假热者必不喜水,即有喜水者,或服后见呕,便当以温热药解之;假寒者必喜水,或服后反快而无所逆者,便当以寒凉药解之。”

虚指正气不足,实指邪气有余。虚证和实证可分阴阳、气血、表里和五脏等。也有虚实错杂症和假虚症、假实症,都要从脉诊仔细分辨之。凡虚证中夹有实证,或实证中夹有虚证,以及虚实齐见的,都是虚实错杂证。如表虚里实、表实里虚、上虚下实、上实下虚等都是。辨别假虚证、假实证的关键所在,以脉象为根据。张景岳说:“脉之真有力、真有神者,方是真实证;似有力,似有神者,便是假实证。”辨别真假虚实的要点:A、脉象的有力无力,有神无神;浮候如何,沉候如何。 B、舌质的嫩胖与苍老。 C、言语发声的高亮与低怯。 D、病人体质的强弱,发病的原因,病的新久,以及治疗经过如何。

“眼见不为实”时,病人的寒热虚实,就要靠脉诊来确诊了。所以说,只懂药性,不懂脉诊的,未算是中医生!

八、中医的辨证施治 

1、表里学说与卫气营血学说

表和里,是鉴别疾病病位的内外和病势的深浅的两个纲领。这两个纲领,对于伤寒、温病的诊治,极为重要。身体的皮毛经络有病属表,脏腑骨髓有病属里。如:伤寒病邪在太阳(经),病势较浅较轻,属表证;若传入阳明(经),或传入三阴,病势较重较深,属里证。

若表证未罢,里证又起,或病本在里,并及于表,则表里证候错杂出现。若病邪不全在表,也不全在里,而在太阳、阳明之间,出现一群少阳病证候的,叫做半表半里证。

表证和里证有寒热虚实之分。具体的内容,需要你们去学习《中医诊断学》,我领路到此为止。

叶天士说:“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肺主气属卫,心主血属营。......大凡看法,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卫、气、营、血的病证,是温病发展过程中四个病理阶段的证候分类。温病初起,病在浅表,便发生卫分证候,进一步发生气分证候,再进一步发生营分证候,最后发生血分证候。详细内容,需要你们去学习《中医诊断学》。

我介绍这一节内容的目的是特别提醒你,治伤寒、温病,要懂得其传变的路径,每天把四次脉,就已经发现它传到不同的部位,要及时更改处方,不能像其他疾病那样,一个处方服用几天,直至病愈。

伤寒有六经传变,传变的规律有:A、循经传; B、越经传; C、直中;D、阴病转阳。六经病证是《伤寒论》中的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厥阴、少阴六个病型,是外感风寒病在发展过程中,各经所出现的一系列证候的分类。

总之,治伤寒和温病,每天都要把四次脉,即时诊断即时处方即时服用,几小时后,此处方就不适合服用了,医者需明确这一点。其他繁杂的内容,你们可看古典医籍或《中医诊断学》。

2、十二经络学说及引经药

A、手少阴心经病证:主要表现在本经经络循行之处(以下诸经同)。其主要证状为,舌不能言,咽干,心烦热,心痛,胸胁满痛,臑臂内后廉痛或厥冷,掌中热痛等。

B、手太阳小肠经病证:其主要证状为,嗌痛,颔肿,颊肿而不能掉头回顾,颈、肩、臑、肘、臂外后廉痛,甚则肩似拔,臑似折。

C、手太阴肺经病证:其主要证状为,肺部胀而气喘作咳,胸部满闷。如寒邪侵犯皮毛经络,卫阳受束,则洒淅寒热;伤风则自汗。若风热壅遏经络,则缺盆中痛,臑、臂前廉痛,其疼痛也表现在本经所循行的部位。

D、手阳明大肠经病证:其主要证状为,齿痛,喉痹,颈肿,目黄,口干,咽中如梗,肩前与臑部作痛,手大指、次指痛。

E、足太阴脾经病证:其主要证状为,舌本强痛(脾脉连舌本,散舌下),身体不能动摇,不能安睡,股膝内肿,足大指不用。

F、足阳明胃经病证:其主要证状为,发热以身前较甚,鼻痛,‘鼻九’(此二字要合成一个字,我打不出来)衄,齿痛,口眼歪斜,咽痹,颈肿,膝膑肿痛,循乳部、气街、股、伏兔、胫外廉、足面皆痛,足中趾不用。

G、足厥阴肝经病证:其主要证状为,头痛,目赤,嗌干,耳闭,颊肿,胁痛,卵缩,男子‘颓’(这个字要加个病状旁,我打不出来)疝,女子少腹肿痛。

H、足少阳胆经病证:少阳主枢,外邪侵袭,则正邪相争,往来寒热。其主要证状,也是见于本经经络循行之处,如胸胁痛,缺盆中痛,腋下痛,头额痛,目锐眦痛,耳痛,耳鸣,耳聋,瘰疬,足小趾、次趾不用。

I、足少阴肾经病证:其主要证状,如口热,舌燥,嗌干,咽肿痛,咳唾有血,烦心,脊、股内后廉痛。足下热痛。

J、足太阳膀胱经病证:“膀胱者,腠理毫毛其应”,故膀胱与表气相通,外邪侵袭,则寒热鼻塞。其主要证状,为目黄,泪出,气上冲而头痛,目似脱,项似拔,腰似折,髀不可以曲,腘如结,腓肠如裂(膝后曲处为腘;腓肠肌,胫骨后的肉,俗叫“腿肚子”),足小趾不用。

K、手少阳三焦经病证:其主要证状为,耳鸣,耳聋,嗌干,喉痹,目锐眦痛,颊肿,耳前、耳后、肩、臑、肘、臂外皆痛,小指、次指不用。

L 、手厥阴心包经病证:其主要证状为,手心发热,臂肘部拘挛,腋下肿,胸满,心中痛,心中烦扰,面色赤,喜笑不休。

要将处方的药力引入十二经络治病,就需要引经药,参考《医学传心录》内容的歌曲《引经药》。经络和腑与哪一脏有关联的,就用那一脏之经的引经药。脏腑的关联在第七节“中医脉诊”的第2点中已阐明。

三焦:是上焦、中焦、下焦的总称。上焦病证包括手太阴肺经和手厥阴心包经的病证。中焦病证包括足阳明胃经和足太阴脾经的病证。下焦病证包括足少阴肾经和足厥阴肝经的病证。“卫气营血”与“三焦”是温病学说的理论核心,诊断

 

 


 
 

版权信息

网址:www.sygqw.com

本网站的歌曲禁止外人进行商业运作,有需要商业运作者请联系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

鹄鸣唱法综合研究中心

GLOBAL SWAN TWEETER ARIA METHODO LOGY RESEARCH CENTRE

  鹄鸣唱法声乐歌曲网(二)


粤ICP备06032990号
净化网络环境,遵守国家法律。空间服务商-诺凡科技wangzhan8.com技术支持-投诉建议